“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體系實踐研究 ”子課題申請書
一、基本信息
課題名稱 | 關注史料、提煉素材, 在數學教學中提升生命認識 | 起訖時間 | 2015年9月~ 2018年6月 |
課題 主持 人 | 姓 名 | 陳立雯 | 性 別 | 女 | 行政職務 | 無 |
教 齡 | 7 | 研究專長 | 數據分析 | 專業技術職務 | 二級教師 |
最后學歷 | 大學本科 | 最后學位 | 理學學士 | 辦公電話 |
|
E-mail | 33517235@qq.com | 手 機 | 15005009061 |
研究經歷 | 主持、參加過的課題名稱 | 批準立項單位 | 起訖時間 |
參與課題《珍重生命,關注學情, 優化過程,激活數學課堂》 | 福州十中 | 2011.5-2013.5 |
參與課題《生命教育理念下 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 福州十中 | 2013.9-2015.9 |
課題 聯系 人 | 姓 名 | 鄭燕燕 | 專業技術職務 | 一級教師 |
行政職務 |
| 研究專長 | 論文撰寫 |
辦公電話 |
| 手 機 | 13860609365 |
郵政編碼 |
| E-mail | 56763357@qq.com |
通訊地址 | 福州晉安區岳峰岳前75號福州十中 |
課題組主要成員情況(不含主持人,限填12人) |
姓名 | 教齡 | 任教專業 | 學位 | 職稱 | 研究專長 | 工作部門 | 簽字 |
鄭燕燕 | 10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一級 | 撰寫論文 | 高三年段 |
|
張婉婷 | 9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二級 | 編寫教材 | 高三年段 |
|
邱暉 | 21 | 數學 | 學士 | 中學高級 | 搜集資料 | 高三年段 |
|
翁麗芳 | 8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二級 | 公開課 | 高一年段 |
|
李仙珺 | 4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二級 | 編寫教材 | 高二年段 |
|
王文杰 | 15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一級 | 數據分析 | 高一年段 |
|
唐孜 | 12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二級 | 公開課 | 高二年段 |
|
徐春燕 | 3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二級 | 問卷調查 | 高一年段 |
|
朱園園 | 3 | 數學 | 學士 | 中學二級 | 搜集資料 | 高一年段 |
|
二、課題研究設計與論證
(一)選題的意義及價值(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 |
在校本課程的設計中融入生命教育不僅在保持德行教育之長(生活化、體驗化、參與化、活動化)的前提下,同時借鑒學科教育之長(有序化、操作化、檢測化、效果化),兩“長”并舉,嘗試了改善學生對生命意識、生命價值的認識不足,建立科學的生命觀和生命道德倫理觀,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通過將生命教育理念校本課程化,嘗試了解決學生關于生命知識把握的支離性、隨機性的狀況,達成了系統性、預生成性。通過生命教育課堂實踐活動,嘗試了解決生命教育的低效、無效或負效性,達成實效性和長效性。將生命教育目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課程任務,學生受益的同時,教師得到了發展,教師既是課程的設計者,也是實施者,師生通過各種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教學實踐過程實現了能力提升。對于學生,不僅有即時的表現,還會有潛在的長效作用。 |
(二)研究目標與內容 |
通過課題研究,達到教師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的轉型。讓教師意識到,教學活動不只教書,而且育人。認識學生成長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和發展的可能。在此基礎上,構建高中數學生命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操作體系,變學生為活生生的學習主體,變數學教學過程為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生命發展的過程。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 |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包括階段任務和階段成果) |
(1)資料研究法:通過自學深入學習相關理論,利用網絡和實體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使教師對“生命教育”這個理念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網絡、文獻資料的查閱收集國內外最新高中數學教學與生生命教育研究的相關資料,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導的實驗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料支撐,對課題組成員更新觀念起到推動作用。 (2)行動研究法:教師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教育、教學生活,行動研究就是引導教師在使用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然后進入研究現場,進行觀察,訪談,整理分析資料,提煉研究成果或自我反思以及反思后的行為跟進,以此循環并在過程中調整研究措施,探索實踐規律,通過撰寫相關課例與案例等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的積累,及時研究和總結課程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受益的做法和案例,在課堂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形成經驗。 2015.9-2016.1 查閱文獻資料、結合學科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編寫數學學科相關校本教材、小結階段小結 2016.2-2018.2 開設校本課程 收集、研究校本教材使用情況及遇到的問題、小結 階段小結 2018.2-2018.6 搜集案例、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總結 論文、 心得、公開課、教學案例、課件 |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能力、課題前期準備工作、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等) |
生命教育課程化研究植根于關于培養與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之中。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以及杰·唐納·華特士關于教育原基點--生命教育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都為生命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主導了亦帶動了教育的理論至實踐的改革。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天的茁壯成長和明天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教師每一堂課的質量,都直接影響其對職業的感受、態度,每一堂課的教學水平,都是其專業水平和生命價值的直接體現。 |
(五)預期研究成果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完成時間 | 負責人 |
校本課程 | 教材 | 2015.9-2016.1 | 陳立雯、李仙珺 |
心得 | 論文 | 2017.2-2018.3 | 邱輝、張婉婷 |
教學案例 | 教案 | 2017.2-2018.3 | 唐孜、王文杰 |
課件 | 課件 | 2018.2-2018.6 | 翁麗芳、張婉婷 |
論文 | 論文 | 2018.2-2018.6 | 鄭燕燕、陳立雯 |
三、課題管理部門審核意見
課題單位意見 |
同意開題 單位(蓋章): 2015年 9 月 日 |